Blog
Blog
PHODAL

最近的一两个月里,我一直在研究各类的模式:设计模式、架构模式、容器模式,以及其它一些特定领域的模式(如并行计算模式)等等。

经历了一番买书、读论文、读代码,我发现了以前对于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刻。也因此呢,这篇文章就是用来记录一些缺乏的东西,诸如于模式语言、模式的模式等。

回想起,几年前,我参加的几次公司的 Hackathon。对于公司和客户来说,它带来的是一些产品上的创意。对于个人来说,它带来了~~几天的休息时间~~激情碰撞的岁月。你大可以忘掉工作上那些烦人的 bug,忘记了该死的 BAU(日常维护工作),然后开展几天的编程之旅。

从整个行业而言,人们的关注点一直是如何提升技术生产力? 现在技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了,而需求的转换大大限制了人们的开发速度。于是无论我们的 DevOps 和云开发实施得再好,也会陷入需求与技术隔离的瓶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云研发 理论体系 :),通过代码化的方式,一站式解决需求到设计,再到代码的问题。

开发者体验,与用户体验类似,只是对象是软件开发人员。将之与国际进行对应,便是开发人员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有所不同的是,用户关注的内容变为库,SDK,文档,框架,开源解决方案,通用工具,API 等的开发人员的体验。

最近,在为 Coco 优化分层架构之时,我陷入了各种决策困难之中。所以我通过不断地延迟决策,以摸清更适合现有系统的现状。换个简单来说,在危险边缘徘徊,以期待能获取最大的收益。

在结合了《大规模 C++ 程序设计》中引入的物理设计的概念,以及《系统重构与迁移指南》一书中引入的『四级重构』,重新论证了我先前的一个想法:并不需要成为 xx 语言的熟练开发者,我也能分析这个语言的系统设计得是否合理?

内源即将开源方法(最佳实践、协作方式、架构模式等)融入到组织的软件构建和发布方式之中,以在组织内构建类似开源的文化。

过去的十几天里,在 Inherd 开源小分队的努力之下,我们实现了 Coco 的第一个完整的功能 —— 实现对于一个项目的基本架构可视化。(PS:Coco 是一个研发效能分析工具,如团队发展现状(根据架构复杂度及行数变更)、团队演进、历史分析等。)

整体来看,从大的趋势上没有太大的变化。这里并不考虑某些特定的技术,而是从总体上(战略)层面来看待问题。所以,就有了这么几个点:

写一个取代自己的工具,是怎样一种体验?

Feeds

RSS / Atom

最近文章

关于作者

Phodal Huang

Engineer, Consultant, Writer, Designer

ThoughtWorks 技术专家

工程师 / 咨询师 / 作家 / 设计学徒

开源深度爱好者

出版有《前端架构:从入门到微前端》、《自己动手设计物联网》、《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

联系我: h@phodal.com

微信公众号: 最新技术分享

存档

分类

标签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