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工作台是一个环境,其设计初衷用于帮助人们设计架构、演进架构、观测架构,并有效地运用架构所需要的高质量工具,如交互式的架构开发和分析。
架构即代码,是一种架构设计和治理的思想,它围绕于架构的一系列模式,将架构元素、特征进行组合与呈现,并将架构决策与设计原则等紧密的与系统相结合。
软件开发总成本 = 开发成本 + 维护成本;软件维护成本 = 理解成本 + 修改成本 + 测试成本 + 部署成本。—— Ken Beck
这是一篇姗姗来迟的文章 ,我本应该紧接着在《架构守护代码化:架构文档即测试》一文之后,详细介绍我们在 Uncode 中引入的『架构守护代码化』工具 Guarding。不过呢,从时间点上来看,现在也不算太晚,笑。
过去的十几天里,在 Inherd 开源小分队的努力之下,我们实现了 Coco 的第一个完整的功能 —— 实现对于一个项目的基本架构可视化。(PS:Coco 是一个研发效能分析工具,如团队发展现状(根据架构复杂度及行数变更)、团队演进、历史分析等。)
太长不读版
分层架构,不就是建文件夹的艺术吗?
最近在思考于如何更好的设计系统架构,以及如何对系统的架构进行守护。对于这个问题来说,我想到的第一步是:分解大泥球。于是乎,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分解架构设计的所有概念。第一个产物便是:架构金字塔。虽然不是非常合适,勉强用这个名称吧。
上一周,我参加了一个为期一周的 Event Storming 的工作坊,便想写一篇文章梳理一下对于 DDD 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