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孪生是一种旨在精确反映架构设计、实现与运行态等的虚拟模型,以数字化的形式对软件的架构、代码模型、分层、实现技术等的进行动态的呈现。
在分析 SecDB、Athena、Quartz 几个实时金融与风险分析平台的时候,发现了 Perspective —— 一个 FinTech 开源基金会 FinOS 旗下开源的交互式分析和可视化组件库,由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公司开源出去的流式数据可视化组件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金融 Python 即服务:业务自助的数据服务模式》 的后续展开,也可以算是低延迟架构的后续探索。
几年前,在通信领域的技术咨询经历,让我初步了解到预分配内存管理对于性能的改善是多么的明显。最近,也从点点滴滴的金融科技的技术里,看到了高频交易所需要的低延时架构技术(国内受限于特有国情),也有点如出一辙的味道。而在未来,“元宇宙” 可能会换个新的名词,但是呢,它依旧也需要一系列的低延迟架构设计。
最近的项目比较忙,能腾出的业余时间不多。周内,“机缘巧合” 之下,与国内的某知名手机厂商的架构师们,一起聊了聊如何进行 Android 的架构治理,而其中的出发点是:如何从依赖治理的角度来进行 Android 的架构治理?
架构自治服务是一种面向架构分析领域的数据自助服务。它提供了一种集成一体的数据分析方案,让开发人员、架构师、管理者等可以根据不同任务,自由搭配、组合出适用于自身洞察需求的任务/函数。
构建一个架构工作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涉及到了一系列的编译器相关的知识,编辑器相关的知识,当然还有其核心的架构相关的知识。
架构工作台是一个环境,其设计初衷用于帮助人们设计架构、演进架构、观测架构,并有效地运用架构所需要的高质量工具,如交互式的架构开发和分析。
架构即代码,是一种架构设计和治理的思想,它围绕于架构的一系列模式,将架构元素、特征进行组合与呈现,并将架构决策与设计原则等紧密的与系统相结合。
在架构治理平台 ArchGuard 中,为了实现对架构的治理,我们需要代码 + 模型描述所要处理的内容和数据。所以,在 ArchGuard 中,我们有了代码的模型、依赖的模型、变更的模型等,剩下的两个核心的部分就是架构的模型、架构的治理模型,其它的还有诸如构建的模型等,会在后续的过程中持续引入到系统中。
软件开发总成本 = 开发成本 + 维护成本;软件维护成本 = 理解成本 + 修改成本 + 测试成本 + 部署成本。—— Ken B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