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Blog
PHODAL

Viewing posts from October, 2020

一年前,在公司大佬的指点之下,我开始写系统级重构工具 [Coca](https://github.com/phodal/coca) (https://github.com/phodal/coca) 。哦,不,不对,是刚开始学习 Golang,因为我的第一次提交是从一个 Go 的 `hello, world` 写起的。 ``` commit a685d69080a7abde684e1d0707cbf410092e3173 Author: Phodal HUANG Date: Tue Oct 22 23:01:19 2019 +0800 first commit commit c6b5a0c7f174c6a0ba233a1356aca5c370ba4315 Author: Phodal HUANG Date: Tue Oct 22 23:06:04 2019 +0800 learn: add hello world ``` 时过境迁,这个小工具已经不小了 —— 即使是这个项目的作者,我也要看我写的 README,才会想起来有这么一些功能。这一年来,根据我的一些工作上的需要,陆陆续续地也添加了一些颇为有意思的特性。这些小特性除了不限制编程语言,还可用于指导重构,还可以用于写 PPT 的时候讲述故事: - 高频修改文件查找 - 包结构分析(不限于 Java,大部分的语言是以目录划分包结构的) - Todo 分析(可结合历史) 当然了,如果你的系统是 Java 语言主导的话,那么 Coca 能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具体见:https://github.com/phodal/coca 。只是呢,不管我们使用的是什么工具,我们方法论都是类似的。也因此《系统重构与迁移指南》(https://migration.ink/) 成为了系统重构不可多选的材料,Google 『系统重构』 和 『重构工具』会有惊喜。 ## 系统的必然之路:系统重构 or 重写 没啥说的,部分的系统都是要被重构或者重写的。那么另外一部分呢?他们被淘汰了——要么是产品,要么是公司,笑~。 真相就是这么简单。如果系统不被指南,和进行频繁的代码级重构的话,那么系统被取代的速度就更快了。 ## 重构 vs 重写 关于系统级别的重构,我们先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其实蛮简单的:我到底是要重构还是重写?选择哪个主要取决于:你要的是技术挑战,还是业务挑战? 哦,不,不对,它取决于你要的是 KPI 是技术 KPI,还是非技术 KPI? 说白了,就是价值决定了一切。 对于重构而言,我们所要面对的是技术挑战;对于重写而言,我们所面对的是业务挑战。 ### 重构的技术挑战 我们所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是: 1. 是否能确保过程的安全性?如何设计测试防护网 2. 是否能想到更好的设计来取代现有的方案? 3. 如何做一次有效的分析与评估? 4. 如何渐进式的重构系统?如何保持小的、快速的提交 5. 怎样支持未来业务的可扩展?即,支撑业务可扩展性 6. 是否寻找最合适的重构技巧?比如通过 IDEA 的重构 7. 如何让重构技能被传承?即,多数团队成员都能快速上手 8. …… ### 重写的业务挑战 与重构不同的事,重写时的挑战主要是来自于梳理现有业务: 1. 如何体系化的整理现有的业务? 2. 如何剔除已淘汰的业务? 3. 如何确保主干业务的完整性? 4. 是否能确保细小的业务功能不被遗失? 5. 能否设计出更完善的业务知识管理体系? ## 系统重构的未来 在 Coca 编写完成之后,我发布了《系统重构与迁移指南》一份短小、精悍的重构手册。从这个手册快速的自然增长率(GitHub star 指标,没有经过大量宣传),并且已经在 Google 的相关关键字下(如系统重构、重构策略等)排名第一,我发现了人们缺少一份这样的指南和工具。 所以,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的相关工具诞生,并配套有大量的实践指南。 ### 方法论支撑 在开始重构之前,我们需要**设计出可行的重构方案**,这也就是方法论的支撑。 对于重构的方法论来说,实现上我们已经可以在市面上找到大量的相关书籍,只需要结合起来看就可以了: - 《重构与模式》 - 《设计模式:可复用面向对象软件的基础》 - 《重构:改善既有代码的设计》 - 《领域驱动设计:软件核心复杂性应对之道》 - 《修改代码的艺术:构建易维护代码的 9 条最佳实践》 - 《代码整洁之道》 - 《架构整洁之道》 - 《数据库重构》 - 《遗留系统重构指南》 - 《前端架构:从入门到微前端》 ### 工具支撑 市面上,已经充斥着大量代码级重构的工具,如 JetBrians 系列的 IDE。但是,对于系统级重构来说,基本上很少有工具可以直接能支撑现有的系统,哪怕是 Coca 也是有限的支持。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的内部系统都绑定了组织中的模式。特别是对于大型组织来说,它们往往配套开发了自己的底层架构和 API。 也因此,对于系统级别的重构来说,我们要优先考虑的是定制一个工具,又或者是基于开源工具进行扩展。 ### 操作指南支撑 同样的,我们也很难在市面上找到这样的指南,因为对于大部分的公司和团队来说,重写是更好的 KPI,而重构并不会带来如此丰富的价值。除此呢,对于有过重构经验的团队来说,他们也不一定会共享出自己的经验——受能力和保密协议影响。 于是乎,我开始不断丰富我的指南《系统重构与迁移指南》。 ## 其它 > 软件开发总成本 = 开发成本 + 维护成本;软件维护成本 = 理解成本 + 修改成本 + 测试成本 + 部署成本。—— Ken Beck

现有的项目里,一次功能变更可能带来了大量的缺陷。于是乎,我试着回溯项目的开发过程,寻找出导致问题的根因。现阶段,我只能想到时的只有实施技术战略性投资,也暂时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以在开发初期解决问题。

或许是出自于对编写编程语言的兴趣,又或许是对于创建 IDE/编辑器的兴趣,对于『IDE/编辑器是如何提供编程语言的支持』,我充满了兴趣。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这是每天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工具,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咦,我们怎么没有国产的 IDE(手动狗头)。

最近的几个月里,一直在编写代码识别引擎 Scie ,好不容易解决了各种奇怪的问题。随后,在尝试做了一次 benchmark 之后,发现我写了的这么一些 Rust 代码,运行起来的速度非常慢。同样是对一个代码文件的分析,Scie 差不多要 12S 完成,而同样的 Node.js Addons 则只需要 200ms。于是,我开始了我的性能优化之旅。

最近一直在编写 Gradle 以及 Intellij IDEA 相关的东西。由于市面上最复杂的相关的开源软件就是 Android 相关的,即 Android Studio 和 Android Gradle Plugin,于是我也在不断学习相关地源码。所以,我写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在介绍相关的内容。文章中包含了大量的技术细节和实现,所以这些技术文章也就只能在我的博客上看到了。

最近在为新的工具 Scie 设计一个模型,以用于描述一个具体的代码工程。而刚好最近也在学习 Gradle 相关的项目模型,便想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相关的模型,以支撑起 Scie 的开发。

Feeds

RSS / Atom

最近文章

关于作者

Phodal Huang

Engineer, Consultant, Writer, Designer

ThoughtWorks 技术专家

工程师 / 咨询师 / 作家 / 设计学徒

开源深度爱好者

出版有《前端架构:从入门到微前端》、《自己动手设计物联网》、《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

联系我: h@phodal.com

微信公众号: 最新技术分享

存档

分类

标签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