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Rust 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断断续续地在业余时间造了一些轮子。通过这一系列的练习和仿造,对于如何学习新的编程语言有一些新的感悟。这篇文章讲的方式并非是捷径,也不是什么 7 天精通,而是继续使用笨办法地方式来进行学习。
最近,在研究 Gradle 的编译和插件相关的东西,配置了两次 Gradle Composite Build,结果还是忘了。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文章记录一下:如何使用 Gradle Composite Build 调试 Gradle Plugin。
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我在研究 Android 配套工具和 Android Studio 相关的实现,以及它们如何配合完成一个 APK 的构建。因为整个系统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过于复杂,除此,不同模块之间也包含了大量的代码 —— 无论是从行数上,还是从函数长度上来说。(PS:顺便吐槽一句, @google.com
的一部分人写的代码也是又臭又长)
在我们使用 Java + Gradle 开发各类应用的过程中,会发现我们声明的一些包不是 jar 包,诸如 zip、war、aar 等。它也会下载下来,并转换到我们所需要的格式。这个过程蛮有意思的。
最近,因为兴趣 + 项目的需要,研究了一下 Gradle 相关源码中关于 Java 编译的实现。也顺便按照相关的 Gradle 插件,做了一个简单的插件,了解了相关的原理。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或许和每个 IT 人息息相关。我便想着,再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我们的行业以及行业背后的 IT 体系。
关于『设计一个微服务治理的工具』这个想法,我已经酝酿很久了。但是,你懂的,又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搁置了蛮久了。最近,刚好因为在研究『架构适应度函数』,所以,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微服务架构治理,看似和架构适应度函数并没有啥关系。但是,我设想的是一个用于『微服务治理的架构适应度函数』。
于是,在我学习了一段时间的 Rust 之后,我便不断地往系统的底层探索。在那之前,另外一门合适的语言大抵是 Golang,不过我偏向于认为 Golang 是一个 Web 应用或者普通应用的开发语言,而非一个系统编程语言。
IDEA 是我日常使用最多的开发工具之一,大概仅次于 Firefox (Google 和 StackOverflow 是生产力)和 iTerm 2。因为研究编辑器和 IDE 的关系,我研究了一段时间的 IDEA 插件的相关机制。其中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ndroid Studio 对于 Android APK 的构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