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我一直对于 “专家” 这一词有大量的困惑。到底怎样才是专家?怎样才算是技术专家?社交媒体上所谓的 “技术专家”,在某方面(如编程)上的实力一般,也算是专家吗?过去,我并没有细入的思考过这个问题,直到看到一个软件的元模型,以及一本名为《表象与本质》的书,才重新构建起一个专家的雏形 —— 感谢公司大佬之前推荐的 GEB。
Arduino 是一个开源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如果你看过我写的《自己动手设计物联网》,又或者是和大学同学翻译的《Arduino 编程:实现梦想的工具和技术》,那么对于些,你应该是有些体会的:Arduino 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组合式软件 + 硬件平台。
PS:本文只是先开个头,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这个月,我和我的同事们开源了一个内部的架构治理平台:ArchGuard,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遗留系统的迁移工作:
遗留系统的现代化演进是一门艺术。
PS:这是一篇思考 + 笔记的整理。
领域元组件是一个包含特定领域组件(业务场景)的集合。其内部包含了一系列的组件,依赖于输入的领域元数据或者领域特定语言,构建出适用于特定领域的组件。
计划赶不上变化,大抵说得是我对 2021 的总结。过多的变化,导致了不少的「计划超期」,也就是所谓的 ”失败“。除了事物本身的复杂性,还可能在于过多的计划导致的。复杂性在我们试探之前,是无法难以正确估算的。而过多的计划,便是个问题。
最近几年,因为前端没啥有意思的东西好玩的,主要精力就在工作相关的后端架构咨询和设计上。只是,刚好最近在编写知识管理元框架 Quake ,应用了一些算是比较新的架构思想,特别好玩。所以,这篇文章结合一些公司的前端架构需求,社区上的一些趋势,以及自己的探索编写出来的。
PS:这是一种很好玩的前端架构模式,可以创造出无限的乐趣。你不一定需要知道它,但是它真的很好玩。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好玩,也没有啥新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