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 设计代码化,即将软件的 UI 设计与 UI 交互转换为特定的领域语言,并使用代码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它可以直接将需求转换为 UI 原型,让设计人员基于此进行设计;还负责将其转换对应的 UI 代码,方便开发人员进行编写。
最近,我们 Inherd 开源小组推出了『云研发 IDE:Uncode』的预览版,然后便与不同企业的人进行了一波的交流。在这些观点的驱动之下,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再写一些文章:好好介绍一下一些相关的理念。这些理念用于帮助这些企业,好好思考一下研发平台的下一站。
调研是一门学问,但是我并不觉得我非常擅长。过去,我没有立志于成为一个研究性的程序员,实践对于我来说更有感觉。只是呢,随着编程年轮的一圈一圈地增长,研究性的开发也变成一个不可缺少的日常活动。虽也说不上是每日必备的活动,但是呢,每隔几天、向周也得做一些相关性的研究。
花仲马,五一在加班,我便只得找点事情做。
最近的一两个月里,我一直在研究各类的模式:设计模式、架构模式、容器模式,以及其它一些特定领域的模式(如并行计算模式)等等。
经历了一番买书、读论文、读代码,我发现了以前对于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刻。也因此呢,这篇文章就是用来记录一些缺乏的东西,诸如于模式语言、模式的模式等。
回想起,几年前,我参加的几次公司的 Hackathon。对于公司和客户来说,它带来的是一些产品上的创意。对于个人来说,它带来了~~几天的休息时间~~激情碰撞的岁月。你大可以忘掉工作上那些烦人的 bug,忘记了该死的 BAU(日常维护工作),然后开展几天的编程之旅。
从整个行业而言,人们的关注点一直是如何提升技术生产力? 现在技术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了,而需求的转换大大限制了人们的开发速度。于是无论我们的 DevOps 和云开发实施得再好,也会陷入需求与技术隔离的瓶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云研发 理论体系 :),通过代码化的方式,一站式解决需求到设计,再到代码的问题。
开发者体验,与用户体验类似,只是对象是软件开发人员。将之与国际进行对应,便是开发人员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有所不同的是,用户关注的内容变为库,SDK,文档,框架,开源解决方案,通用工具,API 等的开发人员的体验。
最近,在为 Coco 优化分层架构之时,我陷入了各种决策困难之中。所以我通过不断地延迟决策,以摸清更适合现有系统的现状。换个简单来说,在危险边缘徘徊,以期待能获取最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