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这最后的最后,这个算是在最后面学到的东西,关于这五篇的来源,之所以是三天内学习的,是因为ThoughtWords的Homework。这部分内容在可以在十一月这篇博文了解到,按照顺序来说也差不多是那样子的,按照敏捷开发的思想一步步过来,不过总的来说Ruby的元编程很美妙,Ruby很美妙。而这也是在电话面试的时候,问到的几本书而构成的Homework的顺序。总的来说,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真的很不错,虽然没有多少机会可以进去。
设计模式算是在OO中比较有趣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如我之类的用得不是很多的,虽然有时候也会用上,但是并不知道用的是怎样的模式。之前了解了几天的设计模式,实际上也就是将平常经常用到的一些东西进行了总结,如此而已,学习设计模式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意义在于,我们使用了设计模式的时候我们会知道自己使用了,并且还会知道用了是怎样的设计模式。
python和ruby之争,不好说什么,个人还是比较喜欢python,不过ruby也相当不错。
在构建上,Ruby比Python会强大些。 Ruby用的是Rake,Python兴许是scons,如果是用于python的话可以用shovel,这个Python就没有和一个好的标准,
听闻过TDD有一些时日了,加上之前看过的《敏捷开发的艺术》,是时候试着用这种方法来写一个程序。于是就谷歌到了ruby rspec,同是敏捷开发,但是却是BDD——行为驱动开发。
Sound Like You 所谓的标题在这里并不是为了吸引眼球,不过也是为了吸引眼球,只是出发点已经不一样了。这是一篇适合给程序员看的关于健康的文章,也许你认识李开复也可以给他看看,上过养生过,觉得他可以试试,而不是癌症的什么治疗方法。
《REWORK》启示录 着手做点什么 Start making something 现在该是去做点什么的时候了,如果你和我一样只是一所普通二本的学校,或者和我们一样是刚升二本不久的学校。你还在抱怨学校不好的时候,其他人已经做了更多的事情了。因为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与众不同的时候,那么现在更是着手做点什么的时候。
The myth of the overnight sensation 这个社会唯一的公平就是这个社会是不公平的。
Tone is in your fingers 一个好的工具确实有助于编程,但是他只会给我们带来的是帮助,最后的代码风格,我们写出来的代码还是和我们的水平保持着一致的。什么是好的工具,这个说法就有很多了,但是有时候我们往往沉迷于事物的表面,有些时候Vim会比Visual Studio强大,当你只需要修改的是一个配置文件的时候,简单且足够快捷,在我们还未用VS打开的时候,我们已经用Vim做完这个活了。
Resume Are Ridiculous 这篇是为了记录同学们惨痛的求职经历,而有了的此文,原本是想单独的发,后来发现,在《REWORK》中有这样的一篇,而名字恰好可以和同学的求职经历一样——可笑的。我们用来当茶余饭后玩笑的,所以就让人明白为什么有些企业会招不到人。这里说的是招不出合适的,一开始就以不合适的方法去招人的话,怎么可能会招到适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