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Blog

PHODAL

TWU与教育不公平(资料搜集)

在TW,P3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也算是比较有意思的东西。可以讨论各种不平等,在我看来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主要的一个问题还是教育不平等。其他方面,似乎没有多少值得过多的讨论的地方。因为这个远比其他来得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可以正确地思考,那么发家致富神马地都不是问题。

从各种不同的地方获得的关于几个不公平的地方。

  • 大、小城市、城乡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
  • 制度设计偏颇造成的教育不公平
  • 贫富差距造成教育不公平

城乡不平衡

大学扩招后,农家子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乡差别被缩小。但这种差别正从表面的、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移为隐性的、更深层面的城乡差距。体现这一变化的主要是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分布。在中国的顶级学府里(如985高校),农村子弟的比例出现了极其明显的下降。例如在北大,1978~1998年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至2010年,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2010年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考上清华的农村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要原因是由国家教育投入不公等造成的。由于主要的教育资金流向城市,使得最好的设施、师资和管理等公共教育资源流向城市。城市里少数重点学校和大多数非重点学校又严重不平衡,造成“择校”之风越刮越厉害。。而广大农村,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校舍简陋,师资质量差,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升学率低,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城市,且形成恶性循环。老文盲没有扫除,又出现一批新文盲。

由于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不公——明显地生城市,轻农村,使得城乡教师薪资差距越拉越大,结果便导致优秀的老师不愿意走入农村。初出茅庐的专业师范毕业生,也是因为就业形势严峻,把特岗当成暂时的出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必定另觅高枝,优秀师资不愿进驻农村,进来也不一定留的住。

引自某些专家的话:

目前的一些体制是由于长期实施城乡分割的这样一种国民待遇所造成的。比如说我们在农村地区和在城镇地区并没有实行一个统一的平等国民待遇,而是说城乡分割的。大家知道农村的义务教育实施的水平很低,无论是教育设施、条件、师资力量还有经费的投入,各个方面,包括入学、升学以至于考大学,竞争难度要大得多。所以,国民教育的不平等性突出地表现在城乡的这样一个分割,这样巨大的差距,同时那些大都市和中等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也很大,所以要讲实施平等的义务教育制度就需要这个国家从教育法方面来进行根本性的重塑,让全体国民享有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力。同时,国家财政要保障那些落后的地区、贫困的地区,让那些学生能够获得起码的义务教育。

贫富差距

国内中小学教育的另外一种趋势也不容忽视,就是不少学校和老师上课仅讲部分课程,剩下的课程需要学生们课后报补习班补课。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是一视同仁的精英教育,但国人以汉人为主,智商都差不多,绝大多数人都是老师指导得好些,、勤奋些,成绩就能上去,疏忽些就下去了。不像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人种之间智商上的差异难以用教育质量和勤奋弥补。在中国上课不讲全,课后掏钱进补习班补,实质上是另一种形式的精英教育:即只有拼钱拼爹的孩子才能接受到完整的教育,没钱的被淘汰。这也是一种极大的社会不公!

学区房,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区房是房地产市场的衍生品,同样也是现行教育体制下的一个独特的现象,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为使孩子不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不惜花费重金购置一切属于教育质量好的小学学区的房产。天价学区房是教育的不公下的怪蛋,也是臭蛋,并且也是怪胎。如果没有教育的不公平,也不可能都去挤破头要上这个“北京最好的小学”实验二小,大家的选择机会也就会同等,不存在挤破头,也不可能去凑这热闹,哪里买房不好,还要到最好小学旁边去买房。

这样也就意味着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在有更多选择地情况下,接受更好的教育。

教育制度

就近入学

义务教育应该就近入学,但是就近的学校是优质学校,如果不拿钱,即便学校守在家门口也不能入学。笔者邻居家离中关村某小学不足50米,由于这所小学是优质学校,各方有钱人都盯着这个学校,愿拿钱让孩子入该校读书,于是学校便把附近的孩子排斥在外。邻居的孩子只好去离家约1.5公里,要过4个路口的小学就读。为了孩子上小学,家长既不能出差,又不能有病,常年风雨无阻进行接送。

高考录取制度

我们一些大城市的学校是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剪刀差,从农村聚钱、借助全国一盘棋发展起来的,还有些名校是老祖宗留下的。但是,现在的招生制度并非凭分数择优录取。而是给各地方发放名额,在分配名额时,又不考虑人口和生源多少。这种招生设计给一些地方的高中生升大学造成困难。例如河南近1亿人口,每年高中毕业人数96万,能够升省外去学习的只有6000人,北大、清华在全国招生指标是8.3‰,在河南却是0.1‰,造成极大不公平。当地学生动情地说,高考对全国考生是走独木桥,对我们省的考生则是走钢丝绳。

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严重不均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均,给不少省区的高考带来很大困难。以河南为例,全国每1000万人拥有普通高校14.22所,河南却不到9所;全国本科与专科在校生之比为6:4,而河南仅为4.5:5.5,本科在校生,同全国差距甚大。从重点学校布局看,河南9800万人口,只有一所211院校(郑州大学)。985院校河南没有一座。省内学校少,外边重点学校又招的少,所以他们认为只好在走钢丝中互相挤压,或花大钱到大城市去读那些公办学府兴办的收费学校了。

REAP

职业高中

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普遍偏低,而且由于基础知识水平不足,学习的职业技能偏低,很难适应市场对高工资、高水平制造业工人的需求。 同时,统计数据显示,由于教学质量差,贫困农村职业高中第一年结束后的辍学率是22%,第二年结束后的辍学率高达61%。(陕西140所中职学校调查)

初中阶段

贫困农村初中里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比率很高,学业表现好的学生大约有30.2%的学生存在心里健康问题,学业差的学生67.4%有心理健康问题。(陕北80所初中学生调查) 贫困农村有超过30%的初中学生中途辍学

小学阶段

贫困农村小学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落后的基础设施、师资、课程设置,以及营养状况差距造成的 贫困地区儿童33%贫血,而非贫困地区贫血比例只有是8% 农村地区儿童肠道寄生虫问题严重。贵州贫困地区9~11岁儿童有41.7%感染肠道寄生虫

婴幼儿时期

由于母亲和婴儿营养不良,在陕南的1000名婴儿中,有55%贫血,70%在运动和认识方面发展迟缓.

自身经历

看了之前REAP的关于城市与农村考上大学的概率,里面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是,从初中到高中的入学率。我记得在我印象里能从初中考上高中的同学差不多只有1/3,更贫穷的地方呢。我们的高中有大概500人,能考上本科的大致有30人。再从大学说起,本身学校就比较差,我记得当时拿到offer时,倩云姐让我猜工资的时候,我预期的是实际的一半。所以当我和一些同学、同事分享学习经历,他们也没办法理解。

和之前很多意见相同的是,大部分的贫穷都是被注定的。出生于农村,周围的小伴伴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出于经济原因大部分同学都只能是初中毕业。初中毕业的时候到过深圳打暑假工,高中毕业的时候到县城打暑假工,大部分的农民工省吃俭用也省不下多少钱去给孩子当学费,房租摆在那,吃住摆在那。生活就像拿着中国区的工资,出差到美国等,自己付吃住,能剩多少?于是付不起孩子的学费只能让孩子也出来打工,要么借钱,但是如果有那样的人际关系,家里也不会太穷,周围都是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真正能改变命运的太少了,付出在这里远远小于回报。

再以教育为例,记得我小学基本上每年只能两个老师,语文老师和非语文老师,我们的数学老师带了除了几乎语文以外的所有课。比起某些山区还算不错,至少情况会好点,但是镇上的小学比我们学校好得不止一点点。这样的结果就是只能上镇上的初中,于是只能上镇上的高中。很多人都在努力地学习,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门道,这时的付出就远远小于回报。这时就像199x年写cgi,和今天用web框架的差距。

过去教育能改变命运,但是今天呢?大学仍有太多的同学为了生活费,学费而奔波,结果错过了更多的东西。特别是在我们学校,不说一般的学生,就说有比好的学校更多的实践经验,也找不到好工作。更好的例子便是我们住在西安的某个出租房里,我们需要比西安的同事赚更多的钱才能过一样的生活。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觉得与受教育同样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正确地独立思考以及自律。

关于我

Github: @phodal     微博:@phodal     知乎:@phodal    

微信公众号(Phodal)

围观我的Github Idea墙, 也许,你会遇到心仪的项目

QQ技术交流群: 321689806
comment

Feeds

RSS / Atom

最近文章

关于作者

Phodal Huang

Engineer, Consultant, Writer, Designer

ThoughtWorks 技术专家

工程师 / 咨询师 / 作家 / 设计学徒

开源深度爱好者

出版有《前端架构:从入门到微前端》、《自己动手设计物联网》、《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

联系我: h@phodal.com

微信公众号: 最新技术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