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Blog

PHODAL

构建技术影响力 5.0

PS:在我毕业的那一年里,我做了一个影响力相关的 session。自那以后,几乎每一年,我都会写一篇相关的文章——主题,几乎是每年一样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加入了一些新的话题,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然后文章变得更长了。(TL:DR)这次也不例外,它变得比以往更长了。对于我来说,写一篇短的文章,变成了一种挑战

说说影响力

技术影响力分为两种,利用技术打造的个人影响力,和个人的技术影响力。两者所有不同的是,前者是以技术之名,成就个人的影响力——简称网红。他/好们可能不写技术文章,只是会辅助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后者,则是通过技术去影响他/她人,让他/她们去实践这些技术。两者没有对与错,只有各自的追求,与各自的利益诉求。

技术影响力这个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人觉得是个好事,有的人觉得会浪费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有的想赚一些业余的钱,有想提供一些 KPI,这些都无可厚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想着成为一个作家,于是写博客、写文章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习惯。当我文章写多了之后,发现影响力来了,发现它有助于帮助我实现个人目标:自由职业。我的自律的水平,倒是颇为适合于这一点。毕竟,以我这能力和人脉,怕是当不了大老板。以我这 90 后固有的职场态度,也混不进大公司的职场。

又扯远了,自我发现了:技术影响力有助于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人开发者、作家,以及设计师之后——我的斜杆太多了。自媒体时代来了,我发现它还可以赚钱——哎呦,我感觉离自由职业更近了。要不是我的技术能力,还达不到我想要的程度,投入软技能的时间也有缺失,我早就投入这星尘大海,成为一个光荣的炮灰了。

这个就扯得更远了,原因就说到这儿了,回到正题:构建技术影响力。

按照我以往的思路,我把步骤分为这么一些部分:

  1. 定位。你是谁,你代表了什么,你擅长什么,你能做什么。
  2. 搭建个人博客。在国内,你需要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网站。
  3. 小步快跑。前期快速尝试不同的内容,寻找自己合适的方向。
  4. 尝试高质量输出,树立口碑。高质量的内容,很难,但是非非非常常常有价值。
  5. 传播文章。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我想是不存在的——只当酒洒在地上才行。知乎、公号、微博,寻找你想要的平台。
  6. 扩大媒介。技术影响力有多种形式,代码、文章、演讲、Slide、培训等等。
  7. 学习新技术,快速提升影响力。你很难挑战传统的巨头,只有新的领域、技术,你才有机会超过他/好们。
  8. 持续输出与内容策略。适当地内容输出策略,可以帮助你持续性地编写内容。
  9. 适当的激励。做短期没有回报的事情,需要定下一个个里程碑,以让自己不放弃。
  10. 著书立说。自己写的书,绝对是一个十足的装逼利器。自己出的理论,那就顶天立地了。
  11. 专注你自己。先写别人需要的,以后专注于自己的需求。

所以,这篇文章真的不是一般的长,我建议你先收藏一下——哪天缺钱的时候,或者面临 KPI 压力,或者面临 Annual Review 压力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然后为明年做一个计划。没有别的意思,影响力是一个长期的行为,遵循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若是你看懂了上面的大纲,就可以理解下面要说的内容,那就建议你多分享一下这篇文章,哈哈哈。

0. 定位

对自己的技术影响力进行定位,便像是打造自己的品牌一样。你是谁,你现在在哪里,你又要去往何处。所以,开始之前想清楚一下,你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比如,你是一个立志为技术大牛的女程序员,那么你就可以借用女性程序员的优势,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又或者是,你是从一个普通的二本院校毕业的程序员,立志于使用某项技术带来新的变化,那么这也是你给自己的定位。你是谁,你来自哪里,你将去何方,它相当于是你的人设,也相当于是你的定位。

这种定位可以放在各个网站的 Slogan 上,如微博、公众号、知乎、GitHub,它说明了你是谁,你要做什么。所以,你可以想一下你的 Slogan,但是呢,它应该是有助于提升你的影响力。所以,我要举个反面的例子,我的 Slogan『待我代码编成,娶你为妻可好』好像就这么浪费了——因为我秀恩爱的次数不多。

最后,让我再扯一下 ID 的事情,无论在哪里,你都需要一个 Brading。我们为人所知的就是我们的名字,要在网上混,我们还需要一个个人的网名。这个网名,即是我们的 ID,我们的 ID 表明了我们是谁,它还能表明我们做什么。如我们在公众号上看到的各种名字,它们都代表了身后的一个人。

举个例子,作为一个有志(机缘巧合)于打造全球视野的程序员,我选择了 Phodal 作为我的 ID——它相当的难记,以致于经常有人打错了,哪怕是非常熟悉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影响了早期扩散,但是时间一长,这个 ID 就被记住了。这就是选择一个英文 ID 的成本,不过,它成了我走出国门的一小步——反正,现在已经有接近 10 本的英文书上,印着 Reviewer: Phodal HUANG。

想象一下,现在有一本你翻译的书,译者有你,审阅者也有你——是的,我说的是《物联网实战指南》,这个逼我可以吹给我孙子听。再想象一下,未来有一本书,作者是你,译者也是你,哈哈哈。

1. 个人博客

个人博客对于个人是大有易处的,无论从技术上来说,还是从持续提升影响上来看。

博客类型

如果我们有精力,就自己去开发一个自己的博客,如我的博客是基于 Mezzanine + Python + Django(开放在 GitHub 上)之上开发的。它除了让我有了一个博客之外,还定期地输出一些文章,如:

  • 怎么部署博客?
  • 怎么更新 Python?
  • 怎么编译 Nginx 以支持缓存?
  • ……

不过,与之相比,直接使用 WordPress 是一个更容易的方式——你仍然需要租用一个服务器,并购买一个域名。但是,时间的成长低了,还拥有大量的相当基础设施,如手机客户端,桌面客户端等等。

如果没有精力的话,直接使用 GitHub Pages 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虽然它访问受限。但是,与国内的 Gitxx Pages 相比,你不会遇到删文章的困扰。

技术需求

一个个人技术博客,应该是面向 SEO (搜索引擎优化)的,至少是应当具备服务端渲染的能力。搜索引擎是免费的流量,一旦你写了一篇独一无二的文章,那么 Google 的第一个结果就是你的——毕竟,程序员很少用百度。

一个个人技术博客,应该是自由的,可以让你说你想说的话——大部分写作平台实现不了。我的意思,并不是鼓励你去说一些政治不正确的东西。我的意思是,做好这方面的准备。

与此同时,从技术上来说,作为一个普通的程序员,并不是我们想到的新技术,都可以直接应用上。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博客就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尝试各种新技术——千万不要删库。当 Google 推出一些 SEO 相关的新技术,比如 AMP(Accelerated Mobile Pages)、结构化数据(JSON-LD)等等,我都大胆地采用了。它即让我在技术上领先了,又让我有新的博客可以写。

2. 小步快跑

现开始写作的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我不知道写些什么好?。应对这个方式,有一些比较普遍的做法:先写一些日常工作相关的内容。诸如于:

  • 今天遇到了什么难题,应该怎么解决。
  • 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案与思路。
  • 今天学到了一个什么新东西。

这些文章的话题都比较小,可以让我们快速写一些相关的内容,并让我们慢慢进入技术写作领域。让自己先跑出来,然后才是怎么跑好,怎么跑才是有质量的。

如果你看过我的一些文章,会发现我的文章,大部分都是在这些日常内容的一些总结。而这些日常的工作流水,我往往会放在我的博客(phodal.com)上。一来,这些文章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二来,它是需要适合引流的内容。我解决了某个 blabla 的问题,诸如于:InsecurePlatformWarning: A true SSLContext object is not available,已经为我的博客来了:23,986 次访问。

而这篇文章不到 100 个字,只花了我 5 分钟左右的时间:

Python Pip Issue

由于,我在搜索的时候,没有相关的中文内容,所以我记录了一下。

但是,不管怎样,先让自己跑起来,先让博客转起来——养成一种习惯。

3. 尝试高质量输出,树立口碑

好了,现在你应该对于自己老是写流水文章,开始产生了一些困惑以及不满。那么,接下来,你就可以做出一些更大的改变——写一些高质量的内容。当我们在说高质量的内容的时候,我们说的是:总结。而令人遗憾的是,总结往往是以长度挂勾的——我的意思不是说,越长质量越好。而是要面面俱到的讲述一个内容,那么内容自然而然的就长了。

好在写这一类文章的时候,往往有两种写作模式:

  • 《金字塔原理》(一本书),适合于一个特定主题相关的总结。即通过结论先行、上层概况下层、同层独立穷尽、纵向疑问问答、横向四大顺序(结构、时间、总分、演绎)、序言情景冲突的模式,来写相关的文章——建议去看一下这本书。
  • 『黄金圈法则』,适合于引入一个新技术的总结。即 Why-How-What,用 Why 来介绍引入这个技术的目的和相关的理念,用 How 来讲述怎么去做,最后再去讲 What。

两种模式,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大部分的技术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模式业写。不过呢,《金字塔原理》并只不是一个模式,而是一系列模式的结合。它更适合于写出『使用 Flutter 收获的六点经验』blabla 类型的文章。而『黄金圈法则』,则类似于我在前几天引入的《无代码编程》,适合于介绍新技术——新技术能解决现有的痛点。

4. 让文章传播

高质量的内容,才适合传播。普通的流水式的日志文章,一旦在微信群里、社交网站上,并没有多大用处,反而会招来反感。所以,在你计划分享到一些相关的内容时,请再三看一下:你的内容是否有分享的价值?。没有价值的内容,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诸如于,Python Pip 这种小问题,是不会有人打开看的。

相应的也有一些分享策略:

  • 早期,多平台输出。因为个人的影响力还不够,所以需要建立多个渠道,再找适合的发现。现有的渠道有:知乎、CSDN、掘金、Segmentfault、公众号等,以及一些头条分享,诸如开发者头条、掘金、Segmentfault 头条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前期要选择开放性平台,如知乎,而非公众号式的封闭生态、微博这样的半封闭平台——当然了,如果有大 V 帮你引流也是相当不错的。
  • 中期,少平台输出。每个平台都有各种的特色,所以有的平台会有阅读量,有的阅读少。随后,就可以更关注于有阅读量的平台,以节省自己的时间,专注于提供自己。
  • 后期,一平台输出。当你是一个大佬的时候,你的文章就会有人帮你分享出去了,你也不需要花费去扩散了。诸如 Martin Folwer,写一篇文章,就有大量地人帮扩散。

最后,你可以构建你的社群(微信群),即让你的读者们可以和你一起沟通中,探讨一些相关的技术。

越是质量高、有启发性的文章,越容易被传播开来。

5. 扩大媒介

文章,只是我们获取影响力的一种媒介——我擅长的媒介,相似的形式还有:

  • 代码。在 GitHub 上传播自己写的优秀项目。
  • 演讲。到各种技术大会上传播自己的优秀思想。就是太累了,我一般懒得参加。
  • 培训。可以尝试,带领更多的人成长。
  • 视频。录一些技术技巧相关的小视频啊,帮助其他/她开发人员成长。
  • 直播。你长得漂亮,或者你穿写代码,就会有人气,哈哈。
  • ……

总之,越新的媒介,就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如早期,我们都是通过个人博客作为媒介的,现在平台换成了微信公从号,又或者是知乎。越是这些平台的早期用户,就越能获取早期的平台红利,也就越有影响力。

6. 学习新技术,快速提升影响力

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一定存在比我们更深入的人,自然而然他/她是相关领域的权威。哪怕是换个角度来写相关的内容,也没有那么获得影响力。因为权威的地方已经那里了,我们很难去撼动。就像是现有的互联网企业,也都不敢去正面杠传统公司。而是在线上成熟之后,降维打击传统公司。

作为一个程序员,不仅要通过总结来归纳自己的知识体系,还需要不断接触一些新的概念、使用新技术。这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投机取巧的方式——但是,它相当的有效,让人百试不爽。毕竟只有领先于其它人,才算是市场先驱。

所以,当市场上出现了一个特别有潜力的新技术,请毫不犹豫地拥抱它们——虽然你可能押错宝,但是会提升你的学习能力和速度。

若是你觉得这种风险太大,那么可以从一些主流的技术趋势,如 ThoughtWorks 技术雷达上,寻找新的元素。与上一种方式相比,它更加可靠一些。

7. 持续输出与内容策略

保持持续输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过去,我可能一周写上三四篇文章;现在,我只能一周写一二篇文章。除了,越来越少的写作时间之外,我们还需要寻找合适的写作素材。为此,我们需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内容策略。

于是,我的第一本内容策略出现了:系统性地写一领域相关的知识。比如,我之前的《我的职业是前端工程师》,我换了一个轻松的角度来写前端开发 相关的内容。即可以让我在一段时间内,有相关的主题,还可以帮助我深入这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以输出的方式来促进输入,即写作驱动学习。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相当大的提升。

我的另外一个内容策略比较简单:先无脑地输入,再总结、思考输出,最后系统性整理,具体的实践过程就是:

  • 实践一些新的技术和概念(要比其它人快半步)
  • 抽取这些技术和概念,造建一个新的轮子
  • 把造轮子、实践的过程写成文章
  • 系统性的把这些文章整理成电子书
  • 时机合适,也出版成书。

这种方式对于我是适用的,对于你来说可能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8.适当的激励

在我写博客的时候,每到了 100 篇,200 篇,300 篇,直到 700 篇的时候,我都会再写一篇文章来『吹捧』一下我自己。

在我日刷 GitHub 的时候,在 100 天、200 天、300 天、365 天,我都会写一篇文章来激励自己。

而随后,我又可能会买一些自己喜欢的小东西,比如键盘,笑~。如当我出版了一本书的时候,我会给自己买上一个黑魔导女孩的手办,哈哈。

当我们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的时候,就会有一些相应的公司、组织,希望我们帮它们做一些宣传。我们可以获取一些收入,而它们也可以获得更低成功的广告。没有什么比这种激励更加有效了,哈哈哈。

赚钱,也不是不可以。只是这个时候,要注意的是,适当和适量。不当地广告,会影响你的个人形象;不合适地广告,会让你背上黑锅。当你立志于提升技术影响力时,需要考虑这个因素。如我只会接一些技术相关的广告,而它们又有一些大厂背书,我才会考虑。诸如金融、民生之类的,都不会考虑。

9.著书立说

写技术书不赚钱,那些程序员太扣了。

技术书要赚钱太难了,如我的两本书加起来,销量可能在一万左右,而版税是 8%,定价大概在 50 左右。所以,两本书的所以,大概是 10000 * 50 * 0.08 * (1 - 0.2) (大概的个税) = 32000,而我们只会收到卖出去那部分的钱。所以,你花上个一年半载写的书, 往往就只有这么一点收入。

不过呢,从提升影响力的角度来说,写书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可以拿着它,和我们的子子孙孙说,我年轻的时候有多 NB。额,举例错了,它可以让人一提起相应的领域,就想起了你。也因此呢,写书也有一个红利是,你是最早写这个领域的作者。不过,可不要为了红利而写书,它是个好机会。

除此,当我们开拓一个新的领域时,如我们发明了一个新的名词,诸如 FrontendLess 或者 Codeless,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我们就成了这个领域的绝对专家,是不是很棒——就是离得有点远。

造一些新的名词,然后持续发力,有一天它火了,你就更火了。

10.专注你自己

当你有了多少粉之后,你就有了与之成比例的黑。

技术领域也是如此,有人喜欢 Vim,就有人讨厌 Vim,我们无法让每个人满意。我们只是一个技术人员,写技术文章只是业余的兴趣和爱好。

写作的时候,我们往往可能在一个字眼上,犯下了错误。但是看的人,可能会纠住这个字眼不放。比如说:

  • 我们写作的时候,第三人称写的是『他』。但因为女权运动的缘故,我改成了他/她——这样还会有人有意见。
  • 我们写了一句:如果你书看得多,那么你看书可以只看目录。会有人断章取义成,『看书可以只看目录』。
  • 夸奖自己的时候,用『我又可以装逼了』,就不会有人说你装逼——笑。
  • ……

从我过去的经验来说,面对键盘侠的做法是,无视他/她们,或者以更猛烈地方式抨击他/她们——不要对小人太君子了。

总之,以提升自己为前提,专注于自己在做事上。

结论

好了,你可以放弃治疗了。

关于我

Github: @phodal     微博:@phodal     知乎:@phodal    

微信公众号(Phodal)

围观我的Github Idea墙, 也许,你会遇到心仪的项目

QQ技术交流群: 321689806
comment

Feeds

RSS / Atom

最近文章

关于作者

Phodal Huang

Engineer, Consultant, Writer, Designer

ThoughtWorks 技术专家

工程师 / 咨询师 / 作家 / 设计学徒

开源深度爱好者

出版有《前端架构:从入门到微前端》、《自己动手设计物联网》、《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

联系我: h@phodal.com

微信公众号: 最新技术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