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Blog

PHODAL

开发一个类似于 xxx 的应用有多难?

下次有人问你这个问题的时候,请抛出这篇文章。

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吗?不,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恕在下直言,我真不知道,什么叫类似于 xxx 的应用?

什么叫类似于 xxx 的应用?

  • 赵老板:“我有一个价值上亿的 idea,它类似于知乎”,
  • 周工:“那你说说,知乎能干什么?”

我在知乎混了这么久,知乎到底有多少功能,我真的一点儿也不清楚——我只是作为一个用户,所能访问的是普通用户功能。而知乎,还有大量的后台管理相关的功能,用于审查内容、管理用户等等。而这样的功能,并非只有知乎才有,大部分的 UGC(用户生成内容)应用都有相似的功能。作为一个日常吃瓜子的看客,我们访问的功能都是有限的。

假设,我们并不考虑后台管理的功能。从前台使用来说,它的主要功能有:问题、评论、文章、知乎大学、想法。围绕这些主要功能的辅助功能,还有各式各样的小功能,和问题相关的就有:回答问题、问题归类、问题编辑、问题举报、重写向、回答邀请等等。这些功能,并非三两句话,或者一时半会能罗列清楚的。

对于这一类应用的分析,需要使用上各种思维导图工具,如 XMind、MindManager 等。列出每一个大类,梳理每一个小类,直至整理出每一个细节。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后台功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推敲才能确认出这些细节。

  • 周工:“好了,现在您再确认一下,您是要做一个类似于 xxx 的 APP?这样一个 APP 造价大概要 1000 万。哦,对了,刚才整理 APP 功能费用是 10000 元,您先结一下。支付宝、微信都可以,现金也行。”
  • 赵老板:“咦,那如果我只需要知乎的 live 功能呢,知乎就是用它来赚钱的?”

不好意思,您重新定义了 “类似” 两个字,。……!

什么叫类似于 xxx 的应用?

  • 钱老板:“我有一个价值上千万的 idea,它有类似于微信,加上 xxx 的功能”
  • 吴工:“它面向的用户是?”

在现有的应用的功能上,添加一些有用的、无用的功能,很容易就可以变成一个新的应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呢,它不一定有合适的用户。换句来说,最开始我们设想的用户群体可能是年轻人,但是这个应用的风格并一定是年轻人需要的。而有一天,一个小学生看到了这个应用,发现没有大人会喜欢这个使用,于是开始在小学生群体流行开来。

如果不打算靠这种运气做应用,那么可以尝试做个用户访谈?

  1. 样本与工具准备
  2. 设计访谈问卷
  3. 访谈者试测
  4. 调整访谈问卷
  5. 确定样本条件与数量
  6. ……

尽管访谈并非 100% 可靠,对于新的 idea,即需要教育用户的 idea 来说,并不可靠。但是,对于大部分的类似于 blabla 的需求,它还是相当有效的,可以收集到一些可靠的需求,及寻找到最合适的用户。

  • 吴工:“钱老板,从需求来看,目前最适合应用的受众是:小学生。“
  • 钱老板:“WAHT?”
  • 吴工:“对了,您说的那个微信的聊天 + 微博的社交功能?他们都说这个东西,和前两天被卖出去的人人网是差不多的。”
  • 钱老板:“那我不做了”
  • 吴工:“等等,您先把这次访谈的费用结一下。您看我把您省了几百万的开发费用,这次费用也就 19999 元。”

不好意思,您又重新定义了 “类似” 两个字,。……!

什么叫类似于 xxx 的应用?

  • 孙老师:“我有一个价值百万的 idea,它类似于美团的小程序,可以扫码点餐付钱。”
  • 郑工:“它有什么价值?”

不好意思,这个价值百万的 idea,我早就想到了。甚至,我还有一个价值千亿的 idea,那就是做一个 QQ、一个微信,然后代理一堆游戏。

要从正面上,对抗一个现有的成熟的 APP,方式大概只有两个,一个是比对方有钱——《论布鲁斯·韦恩是如何成为蝙蝠侠》,一个则是等对方犯错。后者,又严重依赖于前者。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犯错,那也不一定有反超的机会。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 AMD 和 Intel 的 50 年战争,哪怕是犯下了几年的错,Intel 还是能通过 “有钱” 又把牙膏挤出来。而农企 AMD 则是反反复复地在破产的边缘。

So,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类似 xxx 的应用是在把钱往粪坑里扔,既然如此,可以把钱扔给我。而一旦,我们拥有了相应的资源,比如说和某市的医院都有关系,那么类似于一个医疗的应用,也是能推广的钱途。

  • 郑工:“既然您又没有钱,又没有资源,那是您是在逗我吗?逗我也是要钱的。”

不好意思,您又重新定义了 “类似” 两个字,。……!

如何开发一个类似于 xxx 的应用

  • 李老板:“我有一个价值十万的 idea,……”
  • 王工:“不好意思,您的 idea 连开发成本都不够。”

对于程序员来说,帮对方做一个 APP,大概、可能是一个赔大本的买卖,除非对方提供了其它方面的好处,否则不要轻易跳入这个坑——除非,对方是你的老板。有的老板说的,“永远都是对的”;有的老板说的,你可以反驳。具体游戏规则,要视不同领导的风格而定。

成本

开发软件都需要成本的,假设我们开发一个应用,那么我们需要这么一些东西:

  1. 域名。即使是 APP,就需要后台访问,也就需要域名来指向服务器。备案需要 -> 营业执照需要 -> 办工场地。
  2. 服务器。根据支持人数来决定服务器的数量。
  3. APP 上架。支持 iPhone 手机,需要上架 APP Store,需要给 Apple 爸爸一笔钱/年。要在国内的 Android 应用商店上架,还需要申请软件著作权,这也是要钱的。

还有,那些辛辛苦苦帮你写代码的人呢?任何应用都是需要开发成本的,而其中的大头是人力成本。

一个应用至少需要一个开发人员,他/她需要懂前后端,还要懂运维。这样的人一来是不好找,二来是活干不完,所以我们假定有两个开发人员,那每个月也得两三万的成本。若是我们的应用在一个月内开发完的,那怕是别人也能轻轻松松地 copy/paste。所以,至少得花上三个月,这样一来,轻轻松松地就可以烧掉十几万。

网站一上线吧,怕又需要一些运营人员,这样一来钱又少了一部分。可人一变多了呢,又得需要有几个人,如 HR,来管理其它人,往往复复规模和成本就上去了。

这个时候,你真的还需要开发一个类似的 APP 吗?

如果真的是如此,在我们明确我们的想法之前,我们还需要一些专业的人士,比如我们这样的咨询师,来梳理想法的细节。

开发一个应用前,要做的事情?

最后,或许你也发现了,不存在于类似 xxx 的应用。问题的背后应该是,我要开发一个新的 APP,它的某些功能和 xxx 应用是一样的?所以,不要相信任何的 “开发一个类似于 xxx 的应用”。

好了,看到这里了,说明你也有钱了,也有资源了,但是你还是只有想法,那么接下来怎么办呢?

首先,作为想法的拥有方,你是一个 PO(product owner,即产品负责人),你得找到一个能把的想法落地的人。如果只是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很难直接帮你把想法梳理清楚,并直接落地。而你的这个 idea,在交给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时候,应该是一条条明确的需求,或者一个个显式的 UI 图。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就需要能承担以下角色的人:

  • BA(业务分析师)。BA 与产品经理的作用是类似的,即将想法整理出需要列表,它可以是 Excel 的形式,也可以是高大上的看板
  • UX(用户体验设计师)。设计符合用户交互行为的草图,并细致化出线框图

比如说,你需要一个聊天的功能,开发人员直接把微信的功能搬了过来。过后,你可能会觉得这个视频功能不需要,这个表情下载功能也不需要,便要求开发人员把 A 功能删了,又把 B 功能删了。一来一往的过程中,又无形地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业务分析,则是在过程中,明确地和你交流说,你需不需要功能,有没有必要需要这个功能,一切确认了之后,写出来。再经由用户体验设计师,设计交互流程和草图,一切确认无误之后,软件开发工程师就开始干活。

而多数时候,你可能对你的想法很模糊,根本描述不出来你的 idea,又破费好多时间和金钱在这方面上。

Inception

在 ThoughtWorks,对于这个想法的落地过程,称为 Inception。

Inception 是通过业务和技术部门的互动协作、结合产品策略、体验设计、技术架构、交付计划的敏捷软件交付项目启动实践。

其过程和步骤如下所示:

Inception 过程

过程中会进行一系列的方法验证:利益相关者的战略、设计有效性、方案可行性、方案实现时间的合理性、验证产品有效性、验证产品可运营性等等。如果你只有一个不怎么靠谱的 idea 和一笔钱,那么请把时间投入到这个阶段。一个 1000 万的项目,花了 10 万去了解 idea 的可能性,最后发现不可能做出来,就帮你省了 990 万。又有可能带来了,idea 2 是更靠谱的想法。

不过有些时候,即使这个 idea 再不靠谱,你也得做——因为这是你的领导的需求。这个时候,你或许更关注于如何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也需要一个产品的发布计划,而你的第一个版本就是 MVP。

即,我们第一个阶段要做出来的东西。不好意思,你的一百万,可能只能做到这里了。因为你的 idea 大太了,要继续往下执行,需要更多的信仰(我的意思是钱)。

那么,如果才能开发出这样的一个应用呢?答案是:购买《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

小结

上个月,有感于 @花仲马 粉丝群里的一个群友的问题,便打算写一篇文章来普及一下如何开发一个类似于 xxx 的应用。

但是不管怎样,类似于 blabla 的 idea 并不是那么靠谱。除非是那些 copy to China/copy from China 的 idea,倒是还有一定尝试的可能性。

如果这篇文章没有让你把 10 万扔坑里,请赞赏 1% 的咨询费,哈哈哈。

关于我

Github: @phodal     微博:@phodal     知乎:@phodal    

微信公众号(Phodal)

围观我的Github Idea墙, 也许,你会遇到心仪的项目

QQ技术交流群: 321689806
comment

Feeds

RSS / Atom

最近文章

关于作者

Phodal Huang

Engineer, Consultant, Writer, Designer

ThoughtWorks 技术专家

工程师 / 咨询师 / 作家 / 设计学徒

开源深度爱好者

出版有《前端架构:从入门到微前端》、《自己动手设计物联网》、《全栈应用开发:精益实践》

联系我: h@phodal.com

微信公众号: 最新技术分享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