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前后端分离之领域模型的思考》中,我们介绍了在前端开发中所遇到的一个问题。即:
对于我们的几个不同业务情景下,我们只使用同一个后台API的情形。如下图所示:
在我们的Blog Model里,我们有Author
、Title
、Slug
、Content
、Data
几个字段。
而在我们使用的时候,我们需要依据这个模型应用到不同的场景下:
Tag
、Title
、Author
、Date
、Content
五个字段。Tag
、Title
、Date
、基于Content
的Description
四个字段。Title
、Author
、Date
、Content
、Slug
五个字段。如果我们使用的是同一个模型,那么我们就很难做到分离上下文。并且在三种不同的场景下,Blog Model的含义都是不一样的:
于是,我们就需要想办法去区分不同的模型——这在后台来说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但是在前台谁想这样做?在这其中使用复杂的OO思想?
所以,我们有了DDM。
我也想不起来为什么是Domain Double Model,大概是Frontend算是一个Model,后台算是一个Model。反正这个库就是叫这个名字了。
对于前台来说,一种理想的方式就是直接Clone一个Blog对象,然后从中获取所需要的字段了。
ddm.get(['Date', 'Tag', 'Content', 'Title', 'Author'])
.from(orignBlog)
.to(ReaderBlog);
在一些博客里,如我的Django驱动的博客,Tag是属于另外一个API,就需要另外ADD
ddm.get(['Date', 'Content', 'Title', 'Author'])
.from(orignBlog)
.add('Tag', Tag)
.to(ReaderBlog);
对于一些复杂的例子,我们就需要一个简单的Handle函数,如:
function handler(content) {
return content[0];
}
ddm.get(['Date', 'Tag', 'Slug', 'Content'])
.from(originObject)
.handle("Content", handler)
.to(newObject);
突然发现这里少了一个例子是:把Content变成Description,然后减少字符。。。
就这么简单和任性.
GitHub: https://github.com/phodal/ddm
围观我的Github Idea墙, 也许,你会遇到心仪的项目